首页 > 生活导航 > 涉县偏店乡各村的来历!

涉县偏店乡各村的来历!

  涉县偏店乡各村的来历

  偏店

  金代就有该村, 古名高阳关,因地处交通要道,路旁店铺多且街道方位不正,改名偏店。明代以前潘壹根在此居住。明初,山西省潞安府襄垣县赵姓迁来。

  赵峪

  明永乐年间( 1403- -1424年),境内偏店村赵姓迁来立村,因地处山前沟口,故以姓氏和地形取名赵峪。

  东寨

  传说, 邻村偏店地形似“船”,周围需四个“桩子”固定。当地方言读“桩”为“寨”,故将四周村庄称“寨”,该村位于偏店之东,故称东寨。始居者为张姓,后绝嗣。明洪武年间,郭姓从山西省洪洞县迁来,江姓从更乐村迁来。后村南(南寨村)有人迁来居住,和此村连成一片。因山洪暴发,水从村中冲开一条大沟,便分为两村。

  南寨

  见东寨村, 该村位于偏店之南,故称南寨。明代以前就有史姓在此居住,后因战乱逃往村东。明初,段青(一说段聪)从山西省洪洞县迁来,不久迁往圣寺驼。后段姓从圣寺驼迁回,在附近立村。该村与东寨连成一片,后山洪暴发,从村中冲开一条大沟,遂分成两村。

  西寨

  见东寨村,因该村位于偏店之西,故称西寨。明初,芦姓从山西省洪洞县迁来,张姓从境内更乐村迁来立村。

  北寨

  见东寨村, 因位于西寨之北,故称北寨。金代就有此村,始居者为候、汪两姓。传说, 侯姓不知何故,举家犯法, 逃难范家井,改为范姓。汪姓也改为王姓。明代,偏店村王俭迁此。

  凤岗

  明代前有崔、 王二姓在此居住,后均绝嗣。明初,黎姓从山西省洪洞县迁来。清初,陈、张、杨等姓从境内台村和北岗村等地迁来。开始,居住较为分散,后杨姓打出一眼水井, 才聚居一处。因村庄东临凤凰山,西靠青龙岗,以两山取名凤岗村。

  范家井

  明洪武年间, 范三元从山西省洪洞县迁来立村。因天旱饮水困难,在村中打了一眼水井,故得名范家井。

  前寨

  明初,马大成从山西省洪洞县迁来,以姓氏称马家寨。后与肖家 寨、杨家寨合称陈平村。后该村和肖家寨以中间小山( 寨脑山)为界,居山后一村称后寨,该村位于山前故称前寨。

  后寨

  明代以前,有杜姓在此居住。明初肖姓从山西省洪洞县迁来。因肖姓人丁兴旺,成为村内首户,取村名肖家寨。后与马家寨、杨家寨合称陈平村。后该村和马家寨以中间小山(寨脑山)为界,马家寨居山前,称前寨;该村居山后,更名为后寨。

  杨家寨

  建于明初,和肖家寨、马家寨统称陈平村。始有杨鸿一家从境内宇庄村迁来。因居住在土寨子东边,故名东庄。后江、张、陈三姓分别从更乐、井店和温庄迁来,因杨姓为首户,于明崇祯年间更名杨家寨。一说因宋朝杨将军葬于该地而得名。

  韩家山

  清康熙年间, 境内韩家窑韩奇迁来。因村庄坐落在符山西南侧,故以姓氏取名韩家山。后韩姓绝嗣,更乐村赵姓、温庄陈姓、杨家寨杨姓陆续迁来,村名仍称韩家山。

  上窑则

  该村原与下窑则为一村,合称窑则。清嘉庆四年《涉县志》载:“窑则,俗名窑子,亦曰窑上。”古代为涉县通往武安的“北五铺”之一。明代中后期,东寨村郭有志迁来,在路口打窑开店,以卖饭为业,此地称新安村。后南岗村冯姓、宋家庄村张姓先后迁来。因居住在窑洞里,改称窑子村。民国初年,人们认为此名不雅。改称窑则。因村庄分上下两片居住,该村居上,故称上窑则村。

  下窑则

  见 上窑则村,因该村居下,故称下窑则。清康熙年间,更乐村江姓迁此。

回到顶部 回到首页

涉县100网涉县信息港),涉县专业的生活信息网站  其它:RSSSitemap
 冀ICP备11000385号  

冀公网安备 13042602000202号


联系我们  客服微信:shexianyibai 客服QQ:591975112 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早9:30~晚7:00
免费发布信息[非常简单]  查找/修改/取消信息  置顶推广信息  联系方式被冒用怎么办
本站已稳定运行
微信

微信二维码